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近代名贤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
来源:网络
作者:
2025-04-19
评论:0  点击:78

郑正秋,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1889年生于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汀村),1935年7月16日卒于上海。中国电影编剧,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第一人。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戏剧艺术家。郑正秋从小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14岁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由于受当时进步运动影响,从事戏剧活动,曾在《民言报》任剧评主笔,自办《图书剧报》、《民权画报》。电影在清末传入我国。1913年由张石川与美商合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聘请他编写《难夫难妻》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合作导演了此片。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此后,他自组了新民、鸣民、大中华等剧社,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新剧活动。

1913年与张石川合作,把由他编写的《难夫难妻》搬上银幕。这是第一部中国故事片。1922年,与张石川共组明星影片公司,他除任编剧、导演外,还兼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1923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又编导了50多部影片。1934年,他编导的《姊妹花》轰动一时,社会影响很大,他还写了电影剧本《战地小同胞》、《碎琴楼》等。

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辛亥革命之后,他参加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的创作,担任编剧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他以嘲讽的笔触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对人的摧残。这之后他曾一度离开电影创作,进行了不少文明戏的创作和演出。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它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郑正秋有丰富的生活和舞台创作经历,他比较熟悉当时的生活,了解观众的喜好,善于虚构故事、烘托情节。因为他的作品比较能够抓住观众,特别是受到市民观众的欢迎,成为当时不少创作人员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1919年,他曾发行《药风月刊》、《解放画报》支持当时的学生运动。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孤儿救祖记》拍摄完成,此片为中国摄制长故事片奠定了基础。此后,他进入创作旺盛期,一共编、导、演了五十三部影片。郑正秋是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他所作的贡献是显著、突出的。艺术手法上他善于结构、创造形象,以通俗易懂的艺术手法,打动了观众的心灵。他一生都在努力摸索一条扎根于中国大地上的民族文化道路,二十年代他通过《玉梨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影片,揭露、抨击了封建伦理制度的罪恶,1929年至1931年他又以现实题材从事创作,编写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剧本,1932年他运用长期积累的电影创作经验,带病为宣传抗日、推动爱国运动,编写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1933)、《姊妹花》等影片,部分完成了《再生花》、《女儿经》(1934)、《热血忠魂》等编写工作。郑正秋为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片花费了大量心血,他的一生从各个领域进行电影的试验和创造,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他为中国电影民族化,寻找了一条道路,为中国电影的启蒙,发展打下了基石,他的丰功伟绩,成为我国电影史上伟大的一页。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