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近代名贤    
 
从将军到一代高僧
来源:中华郑氏网
作者:郑氏家族
2025-04-19
评论:0  点击:59

——记广文博士郑虔后裔清定上师的传奇人生

郑广文纪念馆展品橱内,一个镜框夹着一幅半新不旧,由暗红、橙黄两色拼成的佛布,据老馆长王晚霞介绍,它是1992年9月,时任四川昭觉寺方丈清定上师留存在祖祠的信物。

清定上师(1903-1999),俗姓郑,名全山,谱名有常,是佛教界享誉盛名的高僧。佛布并不显眼,却是高僧生前赠于祖祠的真品,它叙说着上师一段段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家学渊源育英才

郑全山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兄弟三人,全山居二。他的老家在宁海县高枧村(现属三门),是唐代广文博士郑虔后裔一支。郑全山自幼读书于本村郑氏祠堂,聪慧的他,早就知晓广文公“三绝自御题”等故事,也曾随长辈去台城扫祭广文祠、墓。其父成安,是清末秀才,精读四书五经,为人忠厚慎独,父母均信佛。家学渊源熏陶了郑全山自幼就怀有以国家大事为重,正直耐劳,妒恶如仇的性格。

1921年,郑全山18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时的广州是国民政府的中心和革命基地,长兄济时正在广州谋事,全山想去广州大学读书。兄弟俩起程经过台州府城,瞻仰了位于北顾山麓八仙岩畔的郑广文祠,又拜访台城名士项士元先生。三人志同道合,畅所欲言,临别依依,项士元当场赠书“三绝家风古,双珠海峤辉”对联。“三绝”,是指其远祖广文博士郑虔,明德有后人,“双珠”是赞兄弟俩同赴广州,为台州增添了光彩。

同年秋,郑全山考入广州大学哲学系。时值国共两党合作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常在广东高师大礼堂讲演,郑全山常去聆听,为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以俄为师”等“新三民主义”主张所感动,坚定了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的信心。1925年上半年,郑全山学满毕业,因品学兼优聘为助教留校。

出身黄埔晋少将

1924年的广州风起云涌,革命浪潮热气腾腾。当时的黄埔军校被誉为孕育革命军事人才的“母腹”。1925年初,孙中山先生北上出席善后会议,无果,3月病重逝于北京,“出师未捷身先死”。10月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继承中山遗志酝酿北伐,急需招收军校学生,郑全山在黄埔军校政治科任职的长兄济时的鼓动下,毅然投笔从戒,考入黄埔第五期步科。这时军校已经从原来的步兵、炮兵、工程、辎重、宪兵五科外,增设政治、骑兵、交通、无线电、航空等科(以后最多设有26门科)。在全山兄弟影响下,三门高枧村尚有郑纲、郑育英、郑克天等六七个青年先后考入。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国民革命军先后扩建为八个军,黄埔师生担任了各级军官。根据文化程度,第五期步科部分学员继续学习,部分学员则选送到有关单位培训,郑全山选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工人员养成所,提前毕业。

经政工人员养成所学习后,1932年,郑全山由长兄介绍加入国民党,派往中央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初任少校秘书,继调南京旋任中华民族复兴社总社组织登记组组长。

复兴社以黄埔军人精英为核心,是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秘密军事团体。全山工作认真,办事周正,被总社书记长刘健群称赞为“民族复兴运动中不可多得之青年志士”,历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交通研究所中校处长,复兴社上海分社助理书记。

1935年12月,郑全山平息了上海北站学生赴京请愿活动,受到蒋介石召见慰勉,升任复兴总社组织处处长,上海警察局秘书长兼中华复兴社上海分社书记。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全山随蒋介石撤退到苏州、南京、武汉,旋赴广东任第四战区党政军干训团上校训育处长,第四战区政治部上校主任。1939年奉调重庆市,任中央高级党政军干部训练团政训主任,晋少将军衔,可随时面见蒋介石,深受器重。与兄济时、弟有则(克天),并称“一门三少将”。

一次在干训团整顿军纪期间,全山发现高级军官贪污腐败,克扣军响问题,郑全山面陈蒋介石,认为前线士兵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武器又劣,高级军官还贪污腐败,如何能拼得过日军。蒋介石要郑全山收集几个典型,迅速上报,郑全山立即整理了4个贪污严重高级军官的材料,蒋介石分别给予降职或撤职处分。

政治漩涡大觉悟

处理了一批贪污的将领,郑全山自以为遇到“明主”,前途有望,自此可以伸张社会正气。殊不知,政治气候逐渐不调,郑全山却浑然未觉。

当他又一次向蒋介石面陈查处军队贪污之事,不料蒋怫然不悦地说:“全山,慢慢来,惩办将领过多会对抗战不利,也会给共产党舆论上攻击我们留下口实”,斥责全山不懂政治,只知抗日,不知防共,消除党国心腹之患。

郑全山开始意识到单凭个人满腔热血,难酬报国之志。一段时期,他借住同乡、黄埔二期步科毕业的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李士珍家,说出自己心事,李士珍便打断话语,以手指口,示意他要谨言慎行,以免惹来杀身之祸,并说:“全山老弟,军人要服从领袖,不可谈政治。”郑全山只好哑口无言。

正处于彷徨苦闷之际的郑全山,想起了一生信佛的父亲,想起了1928年在南京听著名佛学家太虚法师讲《心经》、《佛陀学纲》的感悟,遂产生了退隐念头。闲时,为寻一方净土,约同军需部门任职的从侄郑育英,找重庆诸寺法尊、印顺等法师谈佛教,又与名流马寅初、老舍、郭沫若、欧阳竟无等一起到汉藏教理院听太虚法师讲佛经,又得澄一法师指点,逐渐觉悟人生。1940年父亲成安逝世,梦中得父言“出家”两字,自感已有佛缘。

1941年,国共两党关系进一步紧张,磨擦频生,1月发生“皖南事变”,叶挺军长被捕,郑全山读了多遍《新华日报》上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十分震惊而同情,并对人说:“写得好!”又擅自把一个被抓打伤的报童放了,受到上司戴笠指责。蒋介石得知后,再次骂他没有政治头脑,不知防共反共,还怀疑郑全山怀有二心。

郑全山彻底认识到从政并不能解救人民大众的疾苦,决心逃出樊笼,但处于“四面楚歌”的环境里,此举又谈何容易!郑全山只好求助临海人屈映光。屈早在1929年已是佛教密宗居士,法号“法贤上师”,时任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经屈先生筹划,3月,郑全山借回家奔丧之名,获准请假两个月。5月3日,瞒着妻子儿女,离开国民党军政界,到金顶飞瓦、竹茂林幽的慈云寺,依澄一法师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清定。当香烛高焚,梵乐升起之时,他忽然想到一辈子在佛俗两界痛苦徘徊的父亲,而今,他终于有勇气将大富大贵视若尘土,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

蒋介石听说郑全山不当将军当和尚,气得直骂娘,责令跟郑全山关系密切的国民党人员,频频去劝说,引起众僧不安。郑全山为了不使慈云寺受累,转而隐姓埋名,躲过岗哨检查,远赴成都昭觉寺,在第十四代方丈定慧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面对远在上海的妻儿一封封哀婉凄切的家信及尚在襁褓中的四女儿,郑全山仰天长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在烟雨中……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