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历代名人    
 
郑氏古代名人——郑旦
来源:中华郑氏网
作者:郑氏家族
2025-04-19
评论:0  点击:99

中国春秋末年越国美人,与西施同时齐名,同被越王勾践选为献吴国美人中的一员,用以迷惑吴王夫差。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

人物生平

郑旦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约在公元前490年,郑旦被越王勾践选中与西施,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吴王为妃,以迷惑吴王夫差,离间其君臣关系。她们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施和郑旦的牺牲奉献是分不开的。在家乡人的心目中,郑旦是永远的女中豪杰。他们以她为荣,他们敬仰她。现今鸬鹚湾村仍以郑姓为主,村北临江建有郑旦亭,以纪念这位爱国女子。

相关事件

与西施交友

在诸暨火车站附近,穿过一段叫长弄堂的小巷,在一户屋门紧闭人家的台阶下,赫然出现四眼青石井口,凑近一看,原来这4个井口下的井水是相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眼井一直沿用到今,而且井水并没有任何枯竭的迹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郑旦和西施比美的地方。

郑旦一直想和西施做好朋友,所以到处说她是美女。因为西施常常自卑,所以郑旦总是鼓励她要自信起来。

西施说自己脚大,郑旦就帮她做长裙。西施说自己脸小,郑旦就让她照湖面,说水里的鱼看到她的美而发现自己脸小就逃走了。 西施说自己的眼睛不如郑旦大,郑旦就拉西施去照井水,说两个人的眼睛在水中看上去就像四条鱼,鱼不是身体长就好看的,好比眼睛不是大就算美的。

终于西施克服了自卑成了美女,愿意做郑旦的朋友了。

默默无名

现今诸暨坊间,普遍认为郑旦长得比西施还要漂亮,在他们的心目中,西施与郑旦是密不可分的两大美女。采访中,有一位诸暨年轻人表示,他非常喜欢西施,但同样喜欢郑旦。

郑旦的名气为何没有西施响亮?

因为四大美女都是她这样的人夸出来的,由于美女找不到朋友,所以夸出来的美女更有名气。

自古江南多佳丽,但产生过历史影响的不是很多,有必要进行收集整理,像郑旦这样的爱国女子即使放在今天,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历史文化如果没有人物进行串联,就是僵化和教条的东西。为此,他建议评选浙江古代四大美女,而他自己心目中的浙江古代四大美女除西施、郑旦外,还有大乔和小乔。

江苏吴县《太湖备考》及《香山小志》载,郑旦墓冢在吴县黄茅山。但在诸暨人的心里,郑旦的香魂就一直扎根在家乡的土地。现在的鸬鹚湾村已成为西施故里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在这里,有她与西施比美的四眼井,有村中父老为纪念她建的一座八角重檐的翼亭,还有她踏足过的古街和他们郑氏家族的宗祠等。一泓清流,从郑旦亭前潆绕而过,欢快地跌入浣江。三三两两的妇女拍着木槌在江边洗衣裳,鲜艳的色彩和款款的谈笑声一起流进水里,闪闪烁烁。香魂依旧在,伊人梦中的故园美丽依然。

郑旦之死

郑旦与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一对美女。她们来自同乡同村,入吴的职责相等,但郑旦的命运没有西施好。就连她的死,也始终是个谜。后人关于郑旦之死,有多种文学的联想。代表性的是三种:

犯妒而死

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后郑旦“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台湾柏杨先生在他的《皇后之死》一书中这样写道——两位美女没有辜负她们所受的长期严格训练,进宫后不久,就把吴王宫的其他得宠的漂亮小姐,统统挤掉;把吴夫差先生吃的死脱。不过,两位美女之间,西施与郑旦,美貌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所受的教育相同,可以说没有一样不相同。可是,在吴夫差先生色迷迷的尊眼里,却有了差异,大概西施女士的调调正适合他的调调,他就也特别宠爱西施。相形之下,郑旦女士就感觉到寂寞,美丽的女孩子最悲痛的是受到冷落,过了一年,她竟忧郁而终。吴夫差先生难过了一阵,把她安葬在黄茅山,立庙祭祀。呜呼,郑旦女士这种下场,使人疑问丛生,可能两位同是越国的美女发生内斗。然而,无论如何,西施女士名传千古,而郑旦女士却与草木同朽,默默无闻……然而,距郑旦女士之死,已两千四百年矣,仅此一见,又流传不广,哀哉。

小说的郑旦之死

乱箭射死

陈道明主演的《卧薪尝胆》中,郑旦被处理成乱箭射死。《卧薪尝胆》剧本里,越军攻占了吴国,吴国城门被打开,郑旦被乱箭射死。按剧本郑旦应该是泪流满面,在挣扎的痛苦中死去的,表情有点狰狞。但陈道明说,郑旦不要这样的死去,脸上不要有那么多的眼泪,她应该死的干净,死的凄美。就这样,在陈道明的指导下,郑旦之死这场戏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郑旦媚眼含悲,欲哭无泪地倒在乱箭当中,看了耐人寻味。这样的处理果然保持了美人的美好形容,死得也算干干净净,但与“经年而死”的史书记载又大有出入。

坠金而死

就是将一颗大的金戒子吞进肚里,自寻短见。小说《财神范蠡》里将郑旦描写成与西施争风吃醋,她得不到夫差的宠爱,寂寞中与夫差之子苟合在一起,偏偏夫差儿子是个色鬼,某天他碰到西施时又动手动脚,恰好这一幕被郑旦看到了。本来想告恶状置西施于死地的,不料弄巧成拙,夫差反而因此事而更喜爱西施了,怕自己的事东窗事发,只好一死以求解脱。这里的自杀又有两种猜测:

1.恐吓而死

郑旦向夫差说了西施的坏话后,满以为夫差在盛怒之下,必定要治西施的罪,最起码也会从此冷落了她。却不料夫差对西施更好了,几乎夜夜专席,形影不离。而对自己则更加冷漠。许多天见不到大王一面,偶尔见一面,夫差连看也不看她一眼,鼻子里哼一声,甩手便走。看来是因为她对西施进谗,夫差已经对她怀恨在心。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使她羞愧难当。后来又听说大王单独召见了太子,吓得日夜心惊肉跳,生怕太子供出他们之间几年来的奸情。惶骇之下,只好求死。

2.因恨而死

太子与西施的事情被父王知道后,也吓得魂飞魄散,连续一个多月没敢再到馆娃宫来。她日思夜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整个儿瘦了一圈。她认定太子是把她抛弃了,像丢弃一只破鞋似的将她扔掉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痴心女子负心汉。看来这世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他们只是把女人当作泄欲的玩物,哪里有什么情爱可言。她自怜自哀,终日以泪洗面,最后到底自寻了短见。

不管是哪种原因,郑旦毕竟是死了。一个绮年华貌的绝色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幽怨和愤恨,魂归九泉了。她死于男人,死于女人,更最终死于男人玩弄的政治。郑旦之死,没有换来一世的英名,也无法增补为革命烈士,无非是为“红颜薄命”增加了一条鲜活的事例。我们的猜想,也仅能增添她生前与死后的悲凉。

为夫差而死

小说《春秋大梦》中郑旦是刚烈的女子,充满爱国情怀,时刻为越国着想,但因越王勾践多次派人刺杀她们,不知不觉在暗中爱上夫差,最后因夫差“假死”而自刎。

郑旦墓冢

江苏吴县《太湖备考》及《香山小志》载,郑旦墓冢在吴县黄茅山。但在诸暨人的心里,郑旦的香魂就一直扎根在家乡的土地。现在的鸬鹚湾村已成为西施故里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在这里,有她与西施比美的四眼井,有村中父老为纪念她建的一座八角重檐的翼亭,还有她踏足过的古街和他们郑氏家族的宗祠等。

一泓清流,从郑旦亭前潆绕而过,欢快地跌入浣江。三三两两的妇女拍着木槌在江边洗衣裳,鲜艳的色彩和款款的谈笑声一起流进水里,闪闪烁烁。香魂依旧在,伊人梦中的故园美丽依然。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