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宗族文化    
 
国鸿抗英
来源:网络
作者:郑氏网
2025-04-25
评论:0  点击:90

郑国鸿(1777年—1841年),字雪堂,回族,湖南凤凰茶田镇都桐村人。祖籍溆浦江口镇。鸦片战争中著名的爱国将领,定海三总兵之一。一代抗英名将,中华民族英雄。清乾隆六十年(1795)承袭云骑尉世职。历任永绥屯守备、湖北黄州协都司和广西平乐、湖北竹山、浙江湖州、湖南宝庆副将。

道光二十年(1840)任浙江处州镇总兵。二十一年二月,奉命率处州兵1200人增援定海,与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合力抗击英国侵略军。国鸿扼守竹山门入港要道,督兵炮轰英舰。九月二十六日,英侵略军4000多人,军舰29艘,再犯定海。三总兵率将士奋勇御敌,连日屡挫英军。二十八日,英军从盐仓海口登陆,王锡朋等力战阵亡。十月一日,国鸿率部殊死抵抗占领晓峰岭、进犯竹山门之敌。终因兵微将寡,弹尽援绝,身负重伤,单骑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敌,中炮阵亡。在这场血战六昼夜的战斗中,随征处州将士全部为国捐躯。

清光绪十年(1884),在定海和昌路建“三忠祠”。郑国鸿通晓《诗》、《易》,著有《诗经疏义》、《葩经括旨》、《昌学崇源》等。

荣誉贡献

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郑国鸿升任浙江处州镇总兵。同年六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政府向中国满清王朝宣战。次年二月,郑国鸿奉命与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协助定海总兵葛云飞一道接收定海。演绎出一幕历史上抵抗外侮“还我河山”的悲壮史剧。

浙江定海是英军入侵浙江必从此处登陆的海防重镇,葛云飞镇守城南土城,王锡朋镇守城北的晓峰岭,郑国鸿独挡英军入侵定海的大门竹门山,但三处兵力总合不到五千将士。

从九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激战了五昼夜,打退了英军多次进攻。直到下午六时,清军弹尽粮绝,英军却不断增援,在这生死关头,英军乘机登了陆。

十月一日,晓峰岭失守,王锡朋殉国。接着定海失陷,不久,葛云飞光荣捐驱。英军分三路夹击竹门山,六十五岁的郑国鸿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十敌人,不幸中弹牺牲。

青山处处埋忠骨,天涯何处不芳草。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认定郑国鸿等三总兵为“忠节”,按提督待遇抚恤入昭忠神祠。

道光皇帝挥泪下诏,诰授郑国鸿武显将军(正二品),依总兵赐恤。遵旨将其英灵运回原籍安葬。陵园陵墓前竖立螭首龟跌,碑高3.2米、宽1.35米、厚12公分,墓前为石坊,四周砌以石围墙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