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珣瑜(738——805),是唐代宰相。字元伯,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由于父亲早亡,郑珣瑜幼年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他在家一边耕田,一边发奋读书,还要孝敬奉养母亲。功夫不负有心人,郑珣瑜学有所成,步入了仕途。为官之后,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而且直言善谏,是有名的清廉大臣。唐朝大历年间,唐代宗下诏,命他主持文科高第科举考试,并授予他大理评事一职。他曾经在京城任吏部侍郎,后来到故乡河南任职,做了河南尹。他为人正直,不论在哪里为官,都懂得体恤民情,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后又升迁为门下侍郎(皇帝侍从,地位接近宰相),并很快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珣瑜拒礼
郑珣瑜接到任河南尹的诏命,准备上任时,正赶上唐德宗过生日。当时,满朝文武大臣纷纷给皇帝献礼,祝贺生日。郑珣瑜的下属也劝他备礼祝寿,他却说:“还没到任就给皇上送礼祝寿,这不合情理,我不能这样做!”在河南任职期间,他办事公道,并大力减轻农民的赋税,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当时有一个将军韩全义曾写信给他,想多得到一些军饷,郑珣瑜说:“国家没有安排,军饷按照国家的标准全额拨付,一点也不能多给!”回京出任宰相时,京兆尹李实派下属给他送来金银珠宝,想贿赂他,他气愤地对李实说:“国家拨付给各级官府的钱财都有定数,你的这些金银珠宝是从哪里来的?”李实无言以对。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