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郑氏渊源    
 
天下郑氏出荥阳
来源:网络
作者:郑氏网
2025-04-24
评论:0  点击:62

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我们知道,很多姓的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郑桓公。郑国贵族的后人中有人在汉代当过大司农,这一支的后代迁到了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朝曾在开封一带设置了一个叫荥阳的郡,从那时起,天下郑姓都说自己出自荥阳。不信的话,姓郑的朋友可以回去问问家里老辈。因此,一般认为,郑姓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中部一带。

第二个来源:改姓。最有名的改姓郑的是谁?郑和。郑和本来姓马,名三保,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因为军功赫赫,被明成祖朱棣御赐姓郑。这是中国海洋梦的一个骄傲。明成祖的时候,郑和就已经率领船队远航到了非洲,多了不起。要知道,当时的地理大发现还没开始呢,西方的环球航行也没影呢,中国的郑和就已经几次下西洋。今天在马来西亚等地,还有很多郑和出行留下的遗迹,比如“三宝井”、“三宝寺”、“三宝山”,这些地名无不和郑和有关。

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姓氏。近几年兴起了国学热,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经学——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在历史上,专门研究经学的学者当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郑姓之人——郑众和郑玄,合称“二郑”。这两位比较起来,郑玄的名气更大,他生活在东汉时期,一生精力都耗费在经学研究上。他注过的经书有《易》、《诗》、《书》、《礼记》、《论语》、《孝经》、《尚书》等等,在当时可算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郑玄不但在兵荒马乱的东汉享有盛名,一直到今天,也备受后人的敬仰。郑姓有个堂号“博经堂”,说的就是郑玄。或许有人会说,我这支郑姓,不是博经堂之后,是安远堂之后。安远堂是谁呢?是汉宣帝时候的郑吉。郑吉曾经在西域一带打败了车师,被皇帝提拔为司马,又受封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这两位郑姓的也是一文一武——文的博经堂,武的安远堂。

春秋时,郑姓主要在中原地区活动;战国时候,郑姓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两晋时,大批的郑姓先民定居在闽东和闽南,郑姓的活动中心从荥阳这一中原地区开始移到东南沿海。

明末清初,出了郑成功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就不用我细说了。我们要说的是一个郑姓文化人——南宋史学家郑樵。郑樵是兴化军莆田人——由此可见,他这一支已经到东南沿海了。郑樵一生不应科举,却著作等身,一部《通志》奠定了他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由此可见,郑姓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现在郑姓在我们的中华姓氏当中排名第22位,也是个大姓,人口有11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0.9%,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中原已经不是郑姓的主要聚居地了。现在郑姓人口最多的是哪个省呢?你想不到的:广东省。广东郑姓的人数占了郑姓总人口的12%,有100多万。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