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各地祠堂    
 
福鼎市点头郑氏宗祠简介
来源:网络
作者:郑氏网
2025-04-24
评论:0  点击:79

一、郑氏源流情况

点头郑氏宗祠座落于福鼎市点头镇孙店村。点头郑氏肇基始祖64世灵九公,乃入闽始祖昭公第十三世裔孙孝仁公之嫡裔,祖籍兴化,后迁至福州,转迁至连江东道村福宁州霍童山下。公于宋时由福宁州赤岸徙居福鼎管阳美墩,之后子孙分迁福安新岭、宁德后港连村、员屿、长昌垅(大垅头)、孙店等地。清同治九年(1870)始建宗祠于点头早朝阳,后因回禄之灾,于1932年易地重建,未及竣工又遭台风摧毁,1940年择地于孙店重建,“文革”期间又被损坏。1995年,众推庆波、庆意、肇铭等为首事在原址孙店龙头岗下金钟挂壁福地重建宗祠。

二、祠堂建筑及设施设备发展

点头宗祠坐巽向乾兼巳亥。宗祠设有神主殿、两厢廊宇、天井、郑成功纪念堂、天井、左右步廊、风水池、郑公桥以及门楼等建筑,构成三进四合院。祠堂右边扩建食堂餐厅和理事会办公场所,左边征地830平方米为停车场。宗祠建筑全部为钢筋混凝土基架,屋面铺设琉璃瓦,厅内碑廊镌刻二十四孝石雕以及郑氏始祖及历代名人浮雕造像18尊等。大门首郑氏宗祠匾额下安放汉白玉巨型石狮一对,门联镌刻“滎水长流神州宗祖千秋业,阳光永照华夏儿孙万古芳”。祠内神主殿奉祀郑氏始祖桓、武、庄三公、郑氏历代十大名人以及肇基始祖灵九公派裔及联祠支系迁鼎肇基祖青石镌刻灵牌共33尊,神主殿中悬挂匾额20面,楹联13付,神主殿前左右廊房“存珍”、“聚宝”两室珍藏同治年间奉祀始祖桓公木灵牌和历代修纂宗谱典籍。全祠长83米,宽41米,占地总面积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6平方米。

点头宗祠自1997丁丑年重建落成并晋祖之后,加强了宗祠建设和管理,不断扩展完善,宗亲们踊跃捐款捐物,先后添购了300多个跪垫,全套音响设备和300多套男女唐装祭祀礼服、绶带以及彩旗、灯饰、祭器、50多付桌椅、食堂餐器以及大型塔炉和30多盆花卉、发言桌等,系列祭礼用品也一应俱全。

三、宗祠教育、德孝为先

点头郑氏自六十四世灵九公肇基伊始,现下衍员屿、南塘里、尖兜、长昌垅(大垅头)、孙店等支裔,以及联祠支系25支,现已衍传39世,总人口4200余人。历代以来簪缨累代,书香继世。曾有授五至九品衔宦绅及贡、监、庠生91名,现代科级以上干部50余人(其中:少将1人、大校1人、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10人,科级干部37人),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技术职称以上360余人,成为福鼎郑氏一大宗系。为加强宗祠管理,重新调整充实了宗祠理事会成员,制定了宗祠各项工作制度。

祭祀祖灵,追忆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逢春秋二祭之时,点头郑氏宗祠内外布置一新,祠外沿途彩旗飘扬,门口矗立着“祭祖典仪”的大型拱门和欢迎宾客、宗亲的标语,祠内摆放着鲜花和灯饰以及各种祭祀用品。工作人员配挂胸卡,呈现了一派热烈而隆重的祭祖氛围。新一届理事会在祭祖过程中,传承了原有典仪的传统习俗,重新规范祭祖的程序,编印了《点头郑氏宗祠祭祖典仪诵读文本》。在祭礼仪式上,参祭宗亲统一穿戴了新置的唐装祭服,佩戴绶带,手捧鲜花列队进入神祖正殿,其余宗亲则列队进入中厅。在《郑氏之歌》的音乐中,全体主祭司及参祭宗亲依规循礼举行了敬茶酒、供筵和三牲祭品仪式,由本族德高望重的老宗长宣读祭文,全体宗亲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依序向祖灵晋香,充分体现了“祭必诚”的中华孝道传统美德,弘扬郑氏文化精神。祭祖之后司仪引领宗亲诵读文本中之《郑氏文化歌》、《弟子规》等诵文,使全体参祭宗亲受到了“忠孝仁义”郑氏文化精神的深刻教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指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最需要读的是古今中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点头郑氏宗祠理事会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2012年开始在传统祭祖典仪中增添了“诵读文”,融入了《郑氏文化之歌》、《弟子规》、《二十四孝歌》、《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内容,让郑氏宗亲牢记“传承郑氏家风、振兴家族文化”的宗旨。为创建“文明宗祠”目标,倡导孝道文化,把祠堂建成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阵地,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在李长春同志“弘扬郑文化,振兴我中华”的倡导下,全祠宗亲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热心郑氏宗族事业。去年以来,全祠有47位宗亲向福鼎市郑氏奖学基金捐献善款18.47万元。今年全市郑氏高考录取本一批以上的优秀学子有30人,其中我点头宗系就有14名优秀学子领到市郑氏奖学金,占全市46.7%。点头宗祠宗系已成为全市郑氏各宗祠之典范,被市郑氏会评为全市郑氏“先进宗祠”,并授颁奖牌。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