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墓志铭    
 
学官公郑琛墓
来源:网络
作者:郑氏网
2025-04-24
评论:0  点击:56

郑琛墓,又称学官公墓,位于惠安县紫山镇仕尾自然村的后山埔,距行政村村部约100米,离村道约30米,是一座典型的闽南明代宦官墓冢。墓园坐西朝东,前瞰西溪漪漪之水,后倚后山壘壘之丘,堪称一处风水圣地。

学官公郑琛墓是仕尾村郑氏族人的先贤祖墓,也是仕尾郑氏源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的实物见证。然而,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学官公”一词曾经被后人“误读”和“误判”,致这一先贤祖墓长期遭到冷遇,得不到维护、管理和修缮,甚至令仕尾郑氏族人对于自己祖先的认知出现错误而感到茫然,也给仕尾郑氏的追踪溯源的努力带来导向性的偏差。

我们知道,在闽南语中,“学官”与“蚝干”是同音,因而,“学官公”也就容易被后人误读成“蚝干公”,并理解为卖蚝干、做海产干货买卖的生意人。由此,在仕尾郑氏源流的传闻中,有人甚至编出传说故事,认定仕尾郑氏的祖先来自沿海一带,来自产蚝、产海鲜的濒海村落的商贩。一个担当县级教育总管的八品学官,随着家族后裔的逐渐衰败没落,随着后代家声的沉寂不振,爵位的湮没无闻,竟被“误判”为卖蚝干的商贩,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翻开志书文献,清晰的史料记载,郑公讳琛,字必献、号慎庵,惠安古十七都西溪蔡里(即今惠安县紫山镇仕尾村)人,明嘉靖贡生,广东三水教谕。生于明成化乙未(1475年),卒以明嘉靖丙辰(1556年),年八十有二。

学官公出身科第世家,书香门第。先世出光州之固始,自唐末徙闽,居惠安,为邑望族。先祖郑褎,宋咸平元年(998年)甲科进士,被誉为“欧阳詹第二”;郑褎之祖郑希闵,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进士,后唐金部员外郎;郑褎之子郑方,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推官;郑方之子郑前,宋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任转运推官。一门五代四进士,创下科举辉煌,令后人赞叹不已。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学官公年三十方始补邑庠生(中秀才),明嘉靖五年(1526年),入选京师国子监,荐举为贡生(相当于副榜举人)。明嘉靖六年(1527年),以贡生身份授浙东嵊县(今浙江嵊州市)训导。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擢升三水(今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教谕,官阶正八品。

学官公郑琛仕宦县学的最高学官,一生呕心教育,尽职尽责,摄行邑事(即兼职刑狱政事),能辩雪冤狱,为人廉介朴实,勤俭爱民,身后泽被桑梓,蜚声遐迩。乞休后回归故里,仍书史不释,孜孜不倦,诲人不厌。其卓著之循绩,省、府、县志均有记载。

学官公卒于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正月初九日,寿八秩有二。二年后,也就是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正月初七,后人奉其灵柩与原配淑懿陈氏合窆(下葬)。原配淑懿陈氏,邑人陈伯通之女。学官公生有子五:长华山、次衡山(一濂之父)、三荆山(一信之父)、四嵩山,其季嵊山,侧室莫氏出。女一,嫁于苏柽。学官公在世时,有孙男十:一谦、一信(嘉靖乙卯举人、乙丑进士)、一清、一伟(庠生)、一俊、一濂(嘉靖乙卯举人)、一谟……;孙女六;男曾孙三:兴绪、兴构、兴梁。

学官公去世后,当朝名宦、惠安历史名人李恺、庄应祯、黄森共同为其主铭,对其一生予以极高的评价。墓志铭撰文者李恺,惠安在坊人,明嘉靖壬辰(1532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篆额者庄应桢,惠安下曾人,明嘉靖丁未(1547年)进士,官至尚寳司司丞,终广东布政使;书丹者黄森,惠安一都牛场人,明嘉靖癸丑(1553年)进士,官及南京户部主事,迁岷王府左长吏。

学官公郑琛墓墓园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由花岗岩筑砌,墓室共二壙,为郑琛公与配淑懿陈氏合葬墓室。墓室砖拱砌,外封糖水灰。立无字宽体圆顶墓碑。墓埕分三级,前立狮子石望柱,整体呈“风”字型。

学官公郑琛墓在世代裔孙的悉心呵护下,虽历经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依然保存完好,而且成为仕尾郑氏族人春祭时祭祖活动的重要场所。世代传承,延绵成规,经久不废。

据仕尾老前辈郑水木、郑陈乌柿(享年93岁后去世)等宗彦回忆介绍,每年的正月初九,是学官公的忌日,也是仕尾村郑氏族人的春祭“添香日”。每年的这一天,仕尾村的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杀鸡宰鹅,热闹一番。春祭时,把整猪整羊作为供品,摆设到学官公墓墓前,进行祭祖、祭墓。以每一个家庭为单位,焚香、烧纸钱、跪拜、祈福,然后燃放一门“天公炮”。“天公炮”又称“天地炮”,一声炸响后上天,接连又炸三连响,十分震撼。要是这一年那个家庭添了“丁”,或者是娶了媳妇,添一个“丁”或娶一门媳妇,又可多放一门“天公炮”,以示炫耀。祭墓仪式结束后,全村男男女女排成长队,绕村环游。一路旌旗招展,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喧闹声、鼓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绕村环游一周后,全村老少汇聚于仕尾郑氏家庙广场,然后进家庙祭祀先贤和列祖列宗。

据仕尾老前辈介绍,仕尾村正月初九的“添香日”,在周围的村落中算是最为热闹的节日。祭祀列祖列宗,宴请亲朋好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原是先贤祖公的忌日,俨然成了显赫家族辉煌的喜庆吉日。然而,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最终还是改变了仕尾“添香日”的性质。那一年的正月初九,正当人们在欢度“添香日”的时候,有一噩耗传来,说是村民郑产象的原配夫人不幸夭歿。天降不祥,令仕尾村的郑氏族人慌了手脚。于是乎,族长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改“添香日”正月初九为正月十三,也就是改学官公的忌日为“金大人”的生日。而“金大人”何许人也,后人知之甚少。但有一点很清楚,“添香日”已由学官公的忌日,改变为“金大人”的生日。这也就是仕尾春祭的“添香日”之由来。

到了上世纪40年代,由于学官公墓惨遭匪盗洗劫,墓室被盗,墓园遭毁,从此冢损径荒,满目疮痍。墓桌、墓手等石构件被毁圮,狮子石望柱也只剩一尊,墓碑等大部分墓构件散佚无着……。至此,学官公墓终因岁月沧桑,风侵雨蚀,加上后人对于“学官公”的误读、误判,造成仕尾郑氏族人对于先祖学官公感情上的缺失,造成学官公墓园的年久失修,甚至人为破坏,成为荒冢一堆。学官公墓前的祭祖、祭墓活动也就从此完全终结。

上世纪六十年代,仕尾村村民郑银水从毁圮的学官公墓的前墓室中挖得该墓的墓志铭,并予以收藏。墓志铭是油页岩石质,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勒楷体《明慎庵郑公暨淑懿陈氏墓志铭》。遗憾的是,由于墓志铭收藏者已经去世,无法得知收藏过程的详尽细节。或许是由于收藏者文物保护意识的欠缺,或许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原因,墓志铭的上部缺损,右下角由于被当作磨刀石使用,部分文字已被磨平,但铭文的主要内容仍依稀可辨。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公私民房扩建、违建,形成对学官公墓周边的蚕食,严重威胁到学官公墓的存在。更有甚者,一些人将民房扩建、违建时迁葬的大量“皇金瓮”直接安放到学官公墓的墓室里,鸠占鹊巢,形成“万国公墓”的惨状,令人感慨唏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终于在郑公一信和郑公一信墓被仕尾郑氏族人唤醒记忆的同时,学官公及学官公墓也因此得到仕尾郑氏后人的重视。从此,重修重建学官公墓园也就成为仕尾村广大郑氏族人的一致共识和心中挥之不去的强烈愿望。

20011年7月吉日,在部分郑氏宗彦的极力推动下,仕尾村郑氏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始对学官公墓进行重修重建。同时,迁移那些“鸠占鹊巢”的外来“皇金瓮”,洗涤先祖墓地周围的神灵空间,确保先贤祖公墓地的神圣与整洁。

2012年4月12日,复其规制的重修工程因镇政府与开发商的劝阻而告一段落,并于清明节扫墓期间,举行包括有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的领导成员参加的谒陵祭祀活动。

2014年8月吉日,学官公墓重修重建工程全面完工,除按原貌复其规制外,又添置墓志碑刻,使墓园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学官公墓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成为仕尾村的一大人文景观,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尊师重教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胜地。

在此期间,泉州市文物局第三次文物考古普查队的专家学者、泉州市文管会和惠安县博物馆的领导及专家学者、惠安县政协文史委的领导及专家学者、泉州晚报和东南早报的记者及专家学者等,先后对学官公墓进行踏勘、采访和报道,一致认为学官公墓是一处明代典型的名人贵族墓,是一处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物史迹,必须得到好好的保护。

2011年起至今的每年清明节期间,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都先后组织惠安各地(含泉港区、台商投资区)的部分郑氏宗亲同仕尾郑氏村民一起,祭扫学官公陵墓。

2013年10月,惠安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惠安县博物馆联名发布:学官公郑琛墓为“惠安文物史迹”之“名人贵族墓”,并将其载入文献史书《惠安文物史迹》。

2014年8月,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为学官公郑琛墓荣获“惠安文物史迹”立碑,以示纪念。

学官公郑琛墓和郑公一信墓均已申请惠安县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法2016年5月于泉州)

重修明嘉靖贡生广东三水教谕学官公郑琛墓碑记

明嘉靖贡生、广东三水教谕慎庵郑公,讳琛字必献,俗称学官公,惠安仕尾人。公宋咸平进士褎之后,明嘉靖进士一信之祖。生有至性,抱负卓荦,名声煊赫,终以宿儒称之。公三十补邑庠生,五十求学京城,后授浙东嵊县训导,再擢广东三水教谕。呕心教育,摄行邑事,廉介朴实,勤俭爱民,蜚声遐迩,泽被桑梓。乞休归里后,仍书史不释,诲人不倦。

公生于明成化乙未(1475)年十月十五日,卒以嘉靖丙辰(1556)年正月初九日,寿八秩有二。配淑懿陈氏,邑人伯通之女。公有子五:长华山、次衡山(一濂之父)、三荆山(一信之父)、四嵩山、季嵊山。侧室莫氏,出女一,适于苏柽。公在世时,有孙男十:一谦、一信(嘉靖乙卯举人、乙丑进士)、一清、一伟(庠生)、一俊、一濂(嘉靖乙卯举人)、一谟…;孙女六,男曾孙三:兴绪、兴构、兴梁。嘉靖戊午(1558)年正月初七日,裔孙奉其柩与配淑懿陈氏合窆,归葬于里第后山之丘。

学官公墓坐西向东,瞰西溪漪漪之水,倚后山垒垒之丘,宜世泽之流长,得眠牛之大吉。墓园以花岗岩筑砌,立无字宽体圆顶墓碣。墓圹共两室,砖拱砌。墓冢历经世代裔孙之悉心呵护,虽岁月沧桑而祭祀不绝。正月初九乃郑公之忌日,后为仕尾郑氏族人春祭之“添香日”,延绵四百多年不废。然而,时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学官公墓终因风侵雨蚀,寒暑相击,加上年久失修,人为破坏,致墓室被盗,墓园遭毁,碑碣倒伏,冢损径荒,满目疮痍。

如今,欣逢盛世,国运昌隆。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追思先贤功德,激发后世斗志,适得后世裔孙与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之倡议,立意修葺学官公墓陵园。二零一二年岁次壬辰四月,郑公裔孙捐资出力,鸠工庀材,动工修建,复其规制,使之成为人文景点,亦为尊师重教及爱国主义教育之胜地。二零一三年十月,惠安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和惠安县博物馆共同确立学官公郑琛墓为惠安文物史迹,予以保护。

今墓园再造,贞石重辉,桑梓父老心愿既成,公亦可安息于九泉矣。立碑是记,以垂永久。

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郑成法撰)

二零一四年岁次甲午五月立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