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地郑氏   郑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人   近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我们可以为您做什么
郑氏家谱网站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各地郑氏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外
其他
    各地祠堂    
 
追忆明代高浦城
来源:网络
作者:郑氏网
2025-04-20
评论:0  点击:90

去年,在《厦门晚报》上看到连续三版的文章《高浦 高浦》,介绍了明代高浦所城的兴盛与消失,让我对高浦所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小学时(1952~1958),我们经常到高浦小学正南方的海上游泳,老师带着我们打“水战”,有的还站在一段一段倒塌的石头墙上学跳水,这石头墙的条石很规整。我们常问老师:为什么在离岸不远处的沙滩上会有这样的石头墙,老师也无解。

回到家,我问最疼爱我的爷爷这样的问题,爷爷摸着白胡须说,小时候爷爷的爷爷告诉过他,在几百年前,你们游泳的那地方叫筼筜港,那儿有码头,码头的两边向东、向西都有很高的石头墙。向东延续到东门街延城边路转到北门,向西延续到朱祖厝前再往北经厦路和西安路转城北到北门。

哦,现在回忆起来,这应就是高浦城南、城东、城西、城北走向的位置。

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用礼拜天下午四点多,各个拿着破瓦片当敲击器,有的赤脚,有的穿木屐,边敲边玩,沿着城东的城边路往北行走,当时路很窄,杂草丛生,但还能看到路边上似有石头墙基,到北门转向西,再由西的更楼处转向南回到朱祖厝前的高墙边,玩走一圈,天已黑。

呀,小时候玩走的路,竟是几百年前高浦所城城墙的位置,现在回忆起来,真有意思。

<二>明代高浦所城

据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巡视官周德兴入闽,到泉属永宁卫高浦社,仿照汤和建立的浙江模式,建高浦守御所,并立“城高浦为高浦所”。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在高浦守御所的基础上,设立“守御高浦千户所”(约为当今的边防团),隶属“永宁卫指挥使司”管辖。并开始大规模修筑高浦所城,同时设立的还有“守御金门千户所”,和厦门岛内的“永宁卫中左千户所”或“嘉禾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高浦城建成。高浦城是一座布防严密的军事要塞,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上各建有门楼。其城墙全长约2000米(620丈),城高约5.44米(1丈7尺),城基宽约3.2米(1丈),城墙上建有供士兵站岗休息的窝铺16座。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城墙加高到6.4米(2丈),并在四座城墙门外加砌4座瓮城(土地公庙),明正统八年(1443年),又增设4门敌台(更楼)。

高浦城内,居中是“高浦千户所”公署(即后来的“文公所”),两廊并列着10座“百户所”公署,城间有营房1025间,另有“城隍庙”(旧高浦小学操场东侧)、旗纛庙,等二座庙宇。明弘治元年(1488年),高浦郑氏在城南修建郑氏家庙一座。此外,高浦城内还有一座官方仓库“官仓”,即为“高浦仓”,由文职官员“高浦仓副使”负责管理。

高浦城外,西门外是水田,田地淖深,不利于作战,东南城墙外是海滩涂,潮起潮落,同样不利于敌人攻城。北门一带,为陆路要冲,人烟稠密,民房甚至建到城边上,操练部队的场地设于北门外,东北方向,地形平坦开阔,是高浦城的防御重点。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东北方向增设“外台”,提高城池的防御能力。

此外,高浦城外还建有3座旱寨:高浦寨、大员堂寨、马銮寨,同样都建于1390年。高浦城的外围防线,更远则设有下崎、关东浔、刘山、西卢等5座烽燧(警戒哨所)。

这样,以高浦为中心,由烽燧、旱寨、城墙组成的三道防御圈,加上水田、滩涂、大海,似乎是固若金汤。

<三>明代高浦城彪炳史册的历史和名人

周德兴奉命建高浦城完工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福州长乐派郑崇率卒来守高浦所城,时任明军总旗使。既是守卫高浦所城的第一任军事官,也是高浦郑氏的第一世祖。

永乐间(1403~1425),又“指挥千百户来屯泉属永宁卫高浦所,娶妣李氏,生子建和达,筑室城南。”至今传衍在高浦、刘山、内茂、城内、鳌冠、台湾淡水八里的子孙二十二代,共4000多人。

保卫高浦古城的第二任军事官是明军高浦世袭总旗使郑达(1416~1479),娶妣周氏,生子八个。郑达是高浦郑氏二世祖。明正统十四年(1449),倭寇和海盗围攻高浦所城,郑达带领高浦军民保卫战,击溃敌方。

历经数代人,高浦郑氏出现了很多的名人、文官、武将,如郑文瑜、郑文琪始建郑氏家庙,郑文琩、郑邦卿、郑洙、郑陞、郑千秋、郑中阶等,历受赠中宪大夫,两淮都转运使,科举人,科进士,任四川清吏司主事,广西乐平府知府,兵部职方司主事,科亚魁等。更可赞的是,嘉靖辛卯(1531年),高浦郑氏外甥孙陈玉,写就了一本跨越174年数代人的《郑氏族谱》,他记载着“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至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一百七十四年”家谱。而后经几代传修,至道光壬寅年(1842年),由郑氏十四世郑家潜毛笔字手写本《高浦上郑大宗族族谱图》,为记载世代血脉传承,立下可歌可泣的功劳。

高浦人范方,明代天启辛酉(1621)福建乡试解元(举人考试全省第一名),是位高洁正直之士。他遇“贼子们”,仍保持自己的忠诚、勇气、责任与牺牲的高贵精神,足令后世敬仰。

高浦人陈昴,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征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统诸军进战,其子陈伦炯、陈芳均在航海、经商中颇有建树。

高浦朱氏始祖朱镐(即朱贤公)于1346年居于高浦。

高浦高氏始祖高士表于宋末(1279年),由泉州府同安县安海镇埕边社迁居高浦,出了很多名人、武官。

高浦各姓氏目前按人口数排序为:高氏(2600多人)、郑氏(近2000人)、陈氏(300多人)、王氏(300多人)、粟氏(70多人),林、翁、朱、萧、薛、骆、张、叶、谢、郭、康、童、周、吴、刘、史等十多姓氏共300多人。明代时因各姓氏和谐相处、通力合作、努力和执着让高浦城延续265年。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高浦城墙消失的背后:

明末清初,即南明时期(永历间的1650年),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已预感到清军的威胁,必做防守准备,又计划收复台湾,必建厦门、金门二基地。但独霸厦门岛的南安石井人郑链(联)、郑彩两兄弟拒不配合,致郑成功设计在厦门岛内的万石植物园锁云石前大义灭亲地杀了其宗叔郑链(联)。之后,郑彩悉数交出厦门岛内兵权,不久郑彩死于和葬于厦门岛内。郑成功实现了第一步计划。

第二步,公元1655年,为加固岛内防御,郑成功下令其工事官冯澄世拆走了高浦城墙,去建五通、湖莲和丙洲新城。在这个过程中彰显高浦所城军民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为郑成功的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准备做了实际的贡献。原来,高浦城民宽宏大量,自古有之。这一史绩,应载入史册。

--------------------------------------------------------------------------------------------------------------------------------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郑氏家谱网    苏ICP备16066759号